热线咨询电话:

0556-5025013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管理 >>  科技创新 详细内容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的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11-05-08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大号 中号 小号 ]

  预应力空心板作为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施工中控制好其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 施工中预制空心板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和预防处治方法
  (一)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1.  预制空心板底板超厚,顶板厚度不足。有的施工队为了保证顶板厚度,人为加大了板高的尺寸,影响到桥面铺装层的厚度。
  2. 空心板底混凝土不密实,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3. 预应力空心板封端对梁板总长控制不严出现长短不一,有的封端端面不垂直、斜交角大小不一致,增加了伸缩缝安装难度。
  4. 预埋件埋设位置有的不正确,有的甚至漏设。
  5. 空心预制板顶板横向或底板纵向出现裂纹。
  6.底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被脱模剂污染。
  7. 底板平面不平整,板两端安设支座的位置高度不一致,使板产生扭曲力。
  8. 锚栓孔位置不对。
  (二)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 空心预制板的芯模固定不牢,混凝土振捣时因挤压力的作用使芯模上浮,造成空心板底面超厚,顶板厚度不足。
  2. 振捣时出现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3. 在振捣时模板出现胀模甚至跑模。
  4. 施工技术人员出现疏漏。
  5. 预制板空心板混凝土顶板出现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水泥用量过大或温差过大或养生不及时等易出现干缩裂缝,二是底座不牢,沉降不均匀出现横向断裂,三是吊装或堆码,受力支点不当出现断裂;底板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到位的混凝土不密实,水泥砂浆或水泥聚集在一起,出现干缩裂缝。
  6. 垫放塑料保护块数量不够或该垫的位置没垫。
  7. 底板平面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前设置预制底座时对其平整度验收把关不严存放时间过长,存放时受力不均,混凝土徐变导致底板变形。
  8. 在拼装空心板侧模时未保证锚栓孔位置。另外若桥为曲线桥,需要根据曲线调整梁长时,锚栓孔位置也很难保证。
  (三)对以上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治方法:
  1. 加高板体尺寸的方法绝不可取。若预制空心板建筑高度已超过设计标准,直接影响桥面铺装层的厚度,使桥面铺装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可以取调整墩台帽或垫石高度或凿除超厚的顶板部分。考虑到腹板砼会随振捣涌入底板 ,所以浇筑底板时可以将其厚度控制在8-9cm。加强对芯模的固定,可在底座两边设置地锚,用紧线器连接地锚与侧模从而固定住侧模,然后沿钢筋笼纵向铺设与顶板保护层厚度相当的钢管,并用槽钢(间距不能超过2m)连接侧模将钢管压紧。芯模按图纸给出定位钢筋严格固定。如此即可杜绝芯模上浮,保证底板和顶板的厚度。若施工控制不严已造成空心板顶板厚度(局部)小于7cm的,应进行局部开仓处理,将厚度不足部分凿除,并增加补强筋,浇筑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混凝土,使顶板厚度达到设计标准。
  2. 对振捣工做进一步的技术交底,加强其对振捣重要性的了解。对空心板底板已不密实而出现渗水漏水的,可采用防水措施,用XYPEX(赛柏斯)防水材料,将此材料喷涂在不密实的混凝土底板上,经过渗透化学作用,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起到防水、防空气侵蚀钢筋作用。
  3. 对于跑模的,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模板的支固方法。建议采用一公分的钢板来制作封端模板,并设置足够的横梭和竖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振捣中的胀模问题。对于已变形(主要是超长或角度不对)的板体应凿除并修补整齐。
  4. 应增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对于已埋置错误的应割除并在板体上按设计位置凿出小孔重新预埋。
  5. 对于顶板横向裂缝,一是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并及时用土工布覆盖养生;二是设置预制底座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特别是底座的两头(因为张拉起拱后,梁体自重全由此处承载);三是吊装、堆码时,务必保证不让板体中间部位受到向上的力。对于底板纵向裂缝,若很严重,应做报废处理。若不是很严重并能通过静载实验则可参考上述(2)的方法进行处理。
  6. 应采取梅花型分布塑料垫块,严格检查,对局部不够处加垫,务必保证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
  7. 应严格控制预制底座的标高和平整度。保证桥梁下部构造与板梁预制的施工进度基本一致,尽量减少存放时间。若空心板底板已不在一个平面,造成支座点高程不一致,支座受力不均的,应用支座垫块(如不锈钢板)调整支座标高,使其受力一致。
  8. 拼装侧模前应在预制底座上放出锚栓孔位置中心线,并严格按照此线支模。若已经错位,则须在盖梁上按照相应位置钻孔重新预埋锚栓孔钢筋。
  二、 在施工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预应力的张拉和压浆
  (一)在计算理论伸长量时没有考虑千斤顶内工作长度的伸长量。
  因为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内预应力筋的伸长是切实发生的,在量测伸长时也不好消除这部分的影响,所以在计算理论伸长量时应把千斤顶内工作长度的伸长量考虑在内。
  (二)张拉记录初应力的伸长值推算方法不够规范。
  预应力筋张拉时,由于最初张拉时各束预应力筋的松紧、弯曲程度不一致,所以初应力时的伸长量不宜采用量测方法,而宜采用推算的方法。笔者发现张拉施工人员对初应力的伸长值计算有四种方法。
  1. 直接量测法,初应力的伸长量为凭经验感觉预应力筋刚好拉紧后到张拉至初应力σ0时量测到的预应力筋的伸长量。
  2. 直接计算法,初应力σ0的伸长量为(σ0/σcon)×△L(△L为理论计算伸长量)。
  3. 间接计算法,张拉过程中量测初应力σ0至张拉到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伸长量(△L1),初应力σ0的伸长量取值为[σ0/(σcon-σ0)]×△L1(mm)。
  4. 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例如初应力σ0为15%σcon时,其伸长值采用由15%σcon张拉到30%σcon的伸长量。
  比较这四种方法可知。第一种方法显然错误,不应采用;第二、三种方法不够规范、准确,不能完全反映张拉至初应力σ0的实际情况,不宜采用;第四种方法,比较科学、准确、合理、规范,值得推广采用。

copyright 安庆市公路工程处 技术支持:安徽省光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安庆市宜城路131号 电话:0556-5025013 传真:5025002 备案号:皖ICP备17025772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42号